华南古生代中期地层界面的特征与大地构造意义
华南古生代中期地层界面,指早古生代地层与上覆地层之间的接触界面;这是华南地质发展史上重要的构造转换界面之一,综合研究其分布特征对探讨华南大地构造的演变,特别是广西运动进程的研究具有独特的、基础性的科学意义.文章根据华南14省及1直辖市、115县的126条穿越该地层界面剖面的研究,揭示出其界面上、下地层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出华南古生代中期地层界面接触关系有3大类: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整合;并以该界面上、下地层的时间和分布特征为依据,划分为3个分布区.在华南全区,在大时间尺度上,广西运动是一次长历程的地质作用,体现在虽然各地发生、发展、结束时间和后续推进过程略有差异,但大体的时间相近;它最先发生于晚奥陶世珠江区,到达扬子区的时间大约晚了10Ma;发展的高点在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早期;结束的时间从早泥盆世洛赫考夫晚期开始,呈现为一个由南向北、由西向东的强力推进过程.华南广西运动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雪峰-九岭山以东和以南地区地质作用较为强烈,界面为角度不整合,体现了陆内造山运动的形式;以西和以北地区地质作用相对平和,界面为平行不整合,以反复、多幕的升降运动为特征.广西运动的动力源问题甚为复杂,文章提出导致华南广西运动发生的动力源是多源和多方向的,正是由于不同的块体从不同的方向大致在晚奥陶世凯迪期间对华夏块体的挤压作用,广西运动在华南广大地区以不同的方式发生和推进.
华南、古生代中期地层界面、生物地层、广西运动、大地构造意义
51
P588.3;P623.1+2;P46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2021-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3页
21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