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中脊或海岭俯冲与岩浆作用及金属成矿
扩张洋中脊、无震海岭或大洋高原和残余弧脊是现代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积超过当今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0~30%.它们均可以发生俯冲,可称为脊或海岭俯冲,这是现代大洋板块动力学系统中十分普遍且非常重要的一种地质过程,并可能与岛弧岩浆作用的产生及物质循环、大陆地壳生长与演化、上覆板块变形以及金属成矿相关,受到广泛关注.现代典型扩张洋中脊在正向或高角度俯冲时,会形成板片窗,并形成特殊的埃达克岩-高镁安山岩-富Nb玄武岩-洋岛玄武岩型或洋中脊玄武岩型玄武岩组合,且与金成矿关系密切.无震海岭或大洋高原由于其厚的地壳(大于正常洋壳厚度6~7km)、高的地形,传统上被认为很难发生俯冲或只能发生碰撞或平坦(低角度<10°)俯冲.但是,新生代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无震海岭或大洋高原发生了俯冲,其中太平洋东岸无震海岭或大洋高原俯冲一般为平坦或相对小角度俯冲,这时往往会形成岩浆间歇期,但是在板片回卷或板片撕裂过程,板片会发生熔融,并形成一些埃达克岩或埃达克岩-高镁安山岩-埃达克质安山岩-富Nb玄武岩组合,伴随俯冲作用的进行,也会形成一些重要的铜金矿床;在太平洋西岸,无震海岭或大洋高原大多发生了较高角度(>30°)的俯冲,且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组合,其与俯冲流体交代地幔楔熔融产生的岩浆经过分离结晶有关.日本西南部有残余弧脊发生了俯冲,产生了玄武岩、高镁安山岩和埃达克岩,同时有金矿伴生.除了岩浆作用和铜金成矿之外,脊或海岭的俯冲也可能会导致俯冲带俯冲侵蚀作用发生.需要进一步关注的前沿领域包括脊或海岭俯冲的形式及其动力学机制与物质循环过程、岩浆和金属作用产生的深部机制及影响因素、前新生代的脊或海岭俯冲作用的识别以及板块构造启动时间与太古代大陆地壳生长机制等.
扩张洋中脊、无震海岭、大洋高原、残余弧脊、俯冲、岩浆作用、金属成矿、地壳生长
5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项目;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项目;广州市科学研究专项重点项目
2020-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3页
1401-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