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积冰微物理机制初步研究:观测和模拟
利用2008/2009和2009/2010年冬季在恩施雷达站观测得到的能见度、云雾滴和雨滴微物理特征量以及积冰厚度资料,结合同期的自动气象站和常规气象资料,对恩施地区电线积冰产生、增长、维持和脱落阶段的天气背景、气象条件以及云雾和降水粒子的微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积冰发生期间,地面形势场表现为冷锋过境,850 hPa高空受冷高压和冷温度槽控制,500 hPa高空的西南气流提供水汽;积冰的开始时间基本为傍晚以及凌晨,而积冰的脱落时间为中午12时左右,脱落时的气温为-1~0℃;积冰增长期云雾滴的平均液水含量要明显大于其他3个阶段,且在积冰厚度的增长期都出现了降水;液水含量与积冰厚度的增长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62;同时对积冰厚度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能较好反映实际冰厚变化.
电线积冰、积冰增长、气象条件、微物理特征、积冰模拟
41
TM75;P426(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C48B01;江苏省青蓝工程创新团队项目资助
2012-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81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