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007/sl1430-010-4143-4

南岭西段姑婆山-花山花岗岩基侵位机制与生长方式

引用
南岭姑婆山-花山花岗岩基侵位于中晚侏罗世之交的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换时期,岩基总体展布方向受EW向特提斯构造域的宜山-全南深断裂等构造控制,而其侵位过程则主要受太平洋构造域体制的制约,即早期主体单元侵位受控于EW向的挤压构造体制,晚期单元则侵位于伸展的构造环境中.该岩基及其热接触变质围岩构造研究表明,岩基的定位对围岩产生了明显的挤压和拖曳作用,具主动侵位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岩基内的闪长质包体、钾长石斑晶等标识体平行接触界面定向排列,外接触带存在较明显的应变梯度、发育有边缘向斜、先存的区域构造线在岩体附近发生偏拐而与接触界面相协调等;但岩基所具有独特的“拖尾”平面型式和晚期单元拉长型应变特征,则说明岩基还具有一定的被动侵位特征.岩基侵位空间定量估算结果显示,主动膨胀和构造扩展作用各为岩基提供了27%的空间,岩浆侵吞作用则为岩基获取了46%的空间,因此姑婆山-花山花岗岩基为复合侵位机制,且侵位机制从岩浆侵位的早期至晚期,随定位深度由深至浅、构造环境由挤压向伸展转换,表现出从主动侵位向被动侵位转化的趋势.在生长方式上,牛庙独立侵入体和杨梅山独立侵入体的生长方式为侧向式生长,里松单元、望高单元和新路单元为中心式或偏心式生长,白水带单元和华美单元为中心多点式生长.虽然多数单元表现为极性生长,但在整个岩基生长过程中,姑婆山和花山两个花岗岩体各自通过一个相对稳定的通道上侵,且至今仍保存较为完好的近圆形几何形态特征表明,尽管岩基可能是形成于陆内走滑剪切性质的区域构造环境,但在岩基侵位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其相对的水平构造位移似乎并不十分明显,暗示可能与研究区距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相对较远,受太平洋构造域影响相对较弱有关.

花岗岩、燕山早期、侵位机制、生长方式、姑婆山-花山

41

P588.121(岩石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2126;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0GXNSFD013001;广西大规模地质矿产勘查项目桂财建函[2010]130号;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2009105960818M01

2011-12-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816-831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1674-7240

11-5842/P

41

2011,41(6)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