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007/s11430-010-4011-5

深部生物圈层微生物营养底物来源机制及生物气源岩特征分析

引用
生物气作为一类特殊的天然气资源,具有完全异于常规油气的形成机制.尽管其形成的生物化学过程早已为人所知,但是,时至今日,人们对地质盆地内其形成的主控因素、源岩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以及何以有些盆地形成了巨大的聚集等问题仍然困惑不解.考虑到生物气是由产甲烷菌消耗为数不多的几类小分子物质而成,而这些小分子物质归根结底来源于沉积物中的可以为微生物消耗利用的活性有机质部分,考察和了解活性有机质的分布规律将是揭开地质盆地内生物气形成之谜的可能途径.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和类型的分析,发现:1)活性有机碳(ROC)含量随着埋深增加而逐渐降低,同时与酸解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增加(20-80℃),ROC明显提高;这表明弱成岩过程中有机质在低温热力作用下可新产生一些易于为微生物降解利用的"活性有机质",说明生物气形成过程中的低温热力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一样不容忽视.2)活性有机碳(ROC)与传统不溶有机碳(TOC)具有较好正相关关系,不但表现在其绝对含量整体上随着TOC增加而增加,而且也表现在受热力作用新出现的"ROC"与TOC关系更为明确.这些数据表明有机质丰度越高所能贡献的活性有机质越多,对生物气形成越有利.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85%以上的生物气储量分布在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的下部层位(K5-K13)的事实进一步提供了高丰度有机质层是有效生物气源岩的佐证.

生物气、气源岩、柴达木盆地、活性有机碳、总有机碳、生物化学作用

40

P618.13(矿床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03015;40873031;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基础创新项目2008A-0608

2011-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866-87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1674-7240

11-5842/P

40

2010,40(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