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7240.2007.08.008
西南极始新世假山毛榉叶化石新材料——兼论该属的起源、分类及其传播路线
从叶形态学角度, 为假山毛榉科(Nothofagaceae)的建立提供了证据. 讨论与假山毛榉属的叶相似的印痕化石命名问题, 并为这类化石建立了一个形态属--Nothofagofolia gen. Nov. 描述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费尔得斯半岛化石山新采集的这类叶化石中的新代表, 报道2个新种, 2个新组合, 1个未定种; 讨论和修订了已发表的这个产地的假山毛榉属叶化石. 通过叶形态学研究, 对假山毛榉属的分类、演化等提出下列看法: (1) 支持该属在晚白垩世中晚期起源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并在那里分化、发展, 向低纬度扩散的观点; (2) 支持假山毛榉科的建立, 并认为叶形态学特征对此科科下等级的分类将具有一定的意义; (3) 该属南温带分布的种, 具有更为原始的叶形态性状, 叶等级低, 与其热带山区分布的种以及壳斗科和桦木科等相比, 处于更为原始的地位.
南极、假山毛榉属(Nothofagus)、叶形态学、叶化石、冈瓦纳大陆、假山毛榉叶属、始新世
37
P5(地质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0131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159;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基金
2007-10-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046-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