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7240.2006.z1.010
干旱荒漠区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
结合生长季对准噶尔盆地新垦绿洲外围人工防护林(杨树林)和天然荒漠(柽柳+芦苇群落、梭梭群落)土壤呼吸速率及主要环境因子的测定,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间土壤呼吸速率的差异性和土壤呼吸对温度、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CO2释放速率随温度逐渐升高,杨树林、柽柳+芦苇群落和梭梭群落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8:00,12:00和14:00,最低值皆出现在早晨8:00.5~10月,土壤呼吸速率呈现增加而又降低的趋势,主要与近地面气温的变化一致,在6~7月达到最大值,8月下降.生长季,平均土壤CO2释放速率、季节变化幅度按大小顺序排序为:杨树林>柽柳+芦苇群落>梭梭群落,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间土壤呼吸速率的差异均很显著.杨树林土壤呼吸速率与近地表气温、土壤10 cm温度间存在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P<0.01),柽柳+芦苇群落和梭梭群落与近地面气温、地表温度间的线性相关显著(P<0.01).基于近地面气温,计算得出Q10值分别为1.48,1.59,1.63.3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综合)与0~5,5~15和0~15 cm的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0~5 cm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间呈显著的二项式函数关系(P<0.01).
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季节变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温度、土壤含水量
36
P3(地球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502004;30500081
2007-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6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