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7240.2006.10.001
塔里木西部奥依塔克斜长花岗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报道了对塔里木西部奥依塔克斜长花岗岩的研究结果.该岩体出露面积约60km2,侵入于中元古代片岩、千枚岩和下石炭统火山岩中.其主要的岩石组合为英云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含少量的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岩石中的长石以更(奥)-中长石为主,部分含极少量的条纹长石.通过SHRIMP U-Pb测年,获得锆石U-Pb年龄为(330.7±4.8)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富Na低K(Na/K=4~87,摩尔数比),属于Na质系列侵入岩.岩石的稀土总量(∑REE=50~220μg/g)与SiO2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轻重稀土基本没有分异[(La/Yb)N=0.5~1.5],有中等的Eu负异常(δEu=0.3~0.6).微量元素特征表现出高的Y含量及低的Sr/Y比值(~1.0).Nd同位素组成表明岩石有相对"年轻的"T2DM(470~580 Ma)和正的Nd初始值[εNd(331 Ma)=6.23~7.65].上述特征与产于洋岛或洋脊的斜长花岗岩非常相似.然而区域地质特征(尤其是它的规模)并不支持它直接来自地幔的玄武岩浆结晶分异形成.推测其原始岩浆是来自"年轻的"玄武质地壳经过50%左右的部分熔融形成的闪长质~英云闪长质岩浆.原始岩浆经过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并侵入到中上地壳形成该岩体.结合前人对区域地质研究的结果,表明该岩体为石炭纪天山造山带大陆裂谷作用在塔里木板块内部的效应.
塔里木西段、奥依塔克斜长花岗岩、年龄、地球化学、地质意义
36
P5(地质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03007;40421303
2006-11-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881-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