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7240.2000.z1.014
大别山北麓尖晶石橄榄岩中石榴辉石岩包体的成因
最近在大别山北坡霍山铙钹寨等地的超基性岩中发现了石榴辉石岩的包体.石榴辉石岩草绿色致密块状, 呈分米级的块体出现于蛇纹石化强烈的橄榄岩中.主要矿物组成是: 石榴子石(Prp25~35 ), 钠质普通辉石(Jd10~25)和少量的钛铁矿.有相当显著的退变质现象, 退变质有两期: 麻粒岩相矿物组合, 明显地被角闪岩相所切割.石榴辉石岩的寄主岩是尖晶石橄榄岩类.包括尖晶石方辉橄榄岩和尖晶石二辉橄榄岩, 由于强烈的蛇纹石化, 残余的橄榄石 (Fo92~93)仅占5%~40%, 斜方辉石富镁(En87~93)并有解理弯曲等韧性变形现象.采用Ellis和 Green(1979)及Krogh(1988)石榴子石单斜辉石 Fe-Mg 交换平衡温度计, 计算出石榴辉石岩的Fe-Mg分配系数(KD)为4.06~5.28.温度T = 793°~919℃, 估算压力P = 1.5 GPa.可以推测该橄榄岩体是从深度约60 km的地幔, 固态侵位于下地壳, 而后与之一起隆升到地表.显然, 此种石榴辉石岩与其寄主岩之间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石榴辉石岩和橄榄岩的稀土配分型式及其他地球化学特征均说明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当于大陆地幔部分熔融所形成的玄武岩熔体及其残留体.
石榴辉石岩、尖晶石橄榄岩、岩石成因、大别山
30
P5(地质学)
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49794041,49772146,49972067;国土资源部科研项目9501102;科技部科研项目1999-0755-06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