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绢蒿种子形态/生理学特征及其对绵羊消化道传播的响应
对绢蒿荒漠草地放牧家畜粪便内的可萌发植物种子数量及种类进行检测,验证主要放牧家畜对绢蒿荒漠植物种子能否进行消化道传播.同时,以建群植物伊犁绢蒿种子和绵羊为研究对象进行种子饲喂试验,以确定放牧家畜对绢蒿种子采食后,可萌发种子数量以及种子形态、生理学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主要放牧家畜可对多种植物进行消化道传播,但在传播数量和种类上有所差别.绢蒿种子在经过绵羊消化道作用后,排出速度较快,大部分种子在饲喂6~36 h后排出,排出的种子仍有部分保持活力,但种子形态学特征发生了变化.与人工祛除天然种衣所产生的反应相同,种子吸水、粘沙性能明显下降,失水速度明显加快.经过消化后,天然种衣已经完全消失,并且会引起种子萌发行为的变化,各萌发指标均降低并影响后期幼苗的生长.但天然种衣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种子免于消化作用的深度伤害.
草原学、伊犁绢蒿种子、形态生理学特征、消化道传播
8
S812.6(普通畜牧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
2021-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5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