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9-7708.2006.04.006
屎肠球菌临床株对氟喹诺酮耐药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屎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FQs)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应用多重耐药泵抑制剂利血平前后,6种FQs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35株屎肠球菌的MIC;PCR扩增耐药株和敏感株parC和gyrA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并测序.结果 应用利血平之后,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对35株屎肠球菌MIC下降1/2或1/2以上的株数依次为35、29、1、0、6、2.随机挑选了1株FQs敏感菌和5株FQs耐药菌进行parC基因和gyrA基因QRDR序列分析.5株FQs耐药株全部具有parC和gyrA双靶位突变,ParC氨基酸替代类型为Ser-80→Ile(4株)或Arg(1株),GyrA为Ser-83→Ile(1株)、Glu-87→Lys(2株)或Gly(2株).敏感株的QRDR没有氨基酸的改变.结论 靶位改变和主动外排共同构成屎肠球菌临床株对FQs的耐药机制.
屎肠球菌、氟喹诺酮、耐药、靶位改变、主动外排
6
R378.1;R978.19(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33612311;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20030302
2006-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4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