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1242.2014.02.022
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在脑瘫患儿上肢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发展较快的康复疗法其理论基础源于动物实验,即“习得性废用”及与之相应的“塑形”技术.19世纪60年代,Taub等[1]通过外科手术对猴子前肢去感觉传入神经,术后猴子便不会在自然环境中使用该侧肢体,而学会用健侧肢体进行补偿失去的功能,出现了阳性强化过程,当神经系统的抑制解除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开始恢复后,猴子试图使用患侧肢体,但出现笨拙,无效的运动,因此猴子继续使用健侧进行代偿,最终导致患侧肢体不用.由于这种现象是损伤后出现的,故称之为“习得性废用”.“塑形”技术指通过让患肢进行集中、大量、反复的活动以达到功能训练的目的[2].Taub等[3]发现在对猴子的健侧肢体限制一段时间后,猴子会开始使用患侧肢体,但这种情况只发生在实验室里,当在限制健侧肢体并同时加入“塑形”技术后,猴子会将运动技能转换到自然环境中去.日前,CIMT已广泛用于慢性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肯定[4-5].研究表明将CIMT应用于脑瘫偏瘫患儿有效[6],故将CIMT在偏瘫患儿中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强制性、运动训练、脑瘫患儿、患侧肢体、习得性废用、自然环境、神经系统、上肢功能障碍、运动技能转换、诱导运动疗法、技术、脑卒中患者、应用、效果肯定、外科手术、术后、强化过程、康复治疗、康复疗法、功能训练
29
R49;R74
2014-03-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8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