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9771.2014.08.006
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部分各向异性值均值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部分各向异性值(FA)均值的影响。方法将48只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用NYU打击器制成T10-11段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实验组(n=32)。对照组不进行电针刺激。实验组采用运动区头皮表面投影区电刺激,并结合局部电刺激。实验组又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实验1组3 d时开始电针刺激,实验2组2周时开始电针刺激。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周、2周和4周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评分。于造模后2~4 h、3 d及治疗后4周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测,测量脊髓损伤区域及正常区域的FA均值,分析比较电针治疗不同时间间BBB评分及FA均值的变化。并通过DTT观察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后纤维束的形态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1周各组间BBB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4周实验组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第2周和第4周,实验1组显著高于实验2组(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2~4 h和3 d各组间FA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后4周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实验1组优于实验2组(P<0.05)。各组在伤后2~4 h和治疗后4周的DTT清晰显示,实验组纤维束修复程度均好于对照组。结论脊髓损伤后电针刺激介入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脊髓损伤、针灸、电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大鼠
R651.2(外科学各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072886;2.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No.2010CZ-12;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No.2009-3。
2014-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28-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