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4-406X.2017.01.17

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学基础及置钉技术

引用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长足进步,对寰枢椎脱位治疗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技术也不断改进,早期有Gallie、Brooks-Jenkins等钢丝内固定法、Apofix椎板夹固定等;1987年Magerl等[1]提出了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技术;1994年Goel等[2]提出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和植骨融合率不断提高.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均需处理寰枢椎侧块关节后方的静脉丛方可显露进钉点,容易造成出血、神经根损伤等.2002年谭明生等[3、4]提出了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即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进钉点位于后弓的背侧,由于其牢靠的三维固定效果、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置钉点易于显露、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主要手术方式[5].但由于寰椎解剖结构特殊且变异性大,毗邻重要神经血管组织,安全置钉是其难点,必须个性化制定置钉方案,才能避免出现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应全面认识,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寰椎后弓侧块螺钉、椎弓根螺钉固定、解剖学基础、内固定技术、寰枢椎脱位、力学稳定性、螺钉固定技术、进钉点、椎动脉损伤、严重并发症、手术并发症、神经根损伤、经关节螺钉、组织损伤、脱位治疗、血管组织、相关研究、外科技术、手术方式、生物

27

R687.3(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17-03-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89-94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004-406X

11-3027/R

27

2017,27(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