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406X.2017.01.08
改良植骨方法在后路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植骨方法在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32例因齿状突不连(21例)、寰椎横韧带断裂或松弛导致寰枢关节不稳(6例)以及颅底凹陷(5例)的病例,施行了后路经C1侧块或椎弓根螺钉和C2椎弓根或Magerl螺钉固定术(27例)或枕颈固定术(5例).术中植骨时在C1和C2后弓或C2和枕骨间植入颗粒状松质骨,压实后将少许稍长的皮质骨条铺在表面,再放置明胶海绵2条,用可吸收线缠绕在两侧内置物上或缝合于两侧软组织上,形成网状结构,术后颈托固定,随访观察患者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经口咽前路松解复位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出现术后咽后间隙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于术后2周恢复.术中无内固定或植骨困难,术后随访未见复位丢失或假关节形成.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个月~3年2个月,平均19.1±7.2个月,全部患者手术后3~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在寰枢关节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改良植骨方法,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率.
上颈椎不稳、寰枢关节、枕颈融合术、植骨、内固定
27
R687.3(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17-03-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