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4-406X.2013.12.08

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有效性的实验研究

引用
目的:测试自主设计的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的有效性。方法:根据寰枢椎的解剖特征及常规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设计符合寰枢椎运动方式的新型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并测试其有效性。将8具成人枕颈标本(C0~C4)依次按完整状态组(A组)、寰枢椎不稳状态组(B组)、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状态组(C组)及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状态组(D组)的顺序进行测试。在三维运动试验机(KD-101)上测试4组模型的颈椎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所有标本测试时施加1.50N·M力偶矩按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的顺序进行,取其均值,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B组与A组在屈伸状态、侧屈状态和轴向旋转状态的ROM分别相差41%、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与A组在屈伸、侧屈和轴向旋转状态的ROM分别相差8%、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ROM与B组比较分别相差46%、5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D组固定后在屈伸、侧屈、轴向旋转状态的ROM与A组分别相差35%、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B组分别相差62%、7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C组分别相差30%、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能够有效地限制寰枢椎的不稳,同时又能保留寰枢椎一定的屈伸、侧屈和旋转活动功能。

寰枢椎、动态固定系统、有效性、生物力学

R318.01;R687.3(医用一般科学)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1RCB034;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LY02H06001

2014-0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097-1100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004-406X

11-3027/R

2013,(12)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