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77/j.issn.1005-8478.2018.18.14
髓内固定治疗长骨干骨不连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利用髓内固定治疗桡骨骨不连的家兔动物模型,探讨髓内固定治疗长骨干骨不连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的方法,对兔子进行随机编号并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两组兔子均在无菌条件下施术,建立右桡骨骨不连模型.造模成功后,两组兔子均予骨不连区断端新鲜化,实验组实施克氏针髓内固定术,对照组不予干预.分别于右桡骨骨不连术后第2、4、8周,从两组兔子中分别随机选取5只,取右侧骨不连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右桡骨骨不连术后第2、4周,两组光镜下均可见棕黄色阳性细胞表达.实验组BMP-2和VEGF表达的阳性细胞均多于对照组,实验组对应的平均光密度值(MOD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周,肉眼可见两组BMP-2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均较前4周增加,实验组表达多于对照组,两组M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EGF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继续较前4周增加,对照组阳性细胞表达多于实验组,两组的M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髓内固定治疗长骨干骨不连可能通过调控BMP-2和VEGF的表达来实现断端愈合.
髓内固定、骨不连、分子机制、免疫组化
26
R687(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资助项目2017-CX-46
2018-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704-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