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77/j.issn.1005-8478.2015.16.02
后距下关节面复位质量与跟骨骨折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MSCT扫描跟骨骨折后后距下关节面复位质量与踝-后足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 2012年2月~2014年2月,按要求收集珠海市人民医院30例跟骨骨折治疗后随访9个月以上患者基本信息和影像资料,在跟骨侧位X线片上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在MSCT冠状切面上测量后距下关节面最大水平分离、垂直塌陷移位距离并定位骨折线分布区域,将所得数据与患者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后距下关节面水平分离与垂直塌陷移位距离与AOFAS评分呈负相关,垂直塌陷的影响作用比水平分离大(r=-0.517,-0.461);水平分离和垂直塌陷移位距离≤2 mm组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2 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1,0.017).后距下关节面骨折线分布区域与AOFAS评分无相关性,内外侧区优良率(69.27%,66.67%)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82).[结论]跟骨后距下关节面水平分离和垂直塌陷移位距离明显影响踝-后足功能,而垂直塌陷比水平分离的影响作用更大;跟骨关节内骨折应使后距下关节面复位至2 mm内.
跟骨骨折、后距下关节面、复位质量、疗效
23
R683.42(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珠海市科技局计划项目编号:201013
2015-09-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448-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