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853/j.zgjsps.1000-4602.2021.07.016
雨污混接分流制区域河道水质与降雨事件的响应关系
雨污分流制区域存在雨污混接和地表径流污染,降雨仍然是影响河道水质波动的重要因素.以昆山高新区典型雨污分流制区域的大同中心河为研究对象,在连续一年监测河道水质和降雨量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河道水质随降雨强度和降雨间歇期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河水水质波动幅度与24h降雨量、降雨等级和降雨间歇期有关.当24h降雨量<5mm时,降雨后河水的COD浓度呈下降趋势;当24 h降雨量>5 mm时,降雨后河水的COD浓度总体较降雨前升高.降雨后河水氨氮浓度的变化受雨水冲刷和稀释的共同作用,当24 h降雨量<18 mm时,冲刷和稀释作用达到平衡;当24h降雨量为18 ~22 mm时,稀释作用大于冲刷作用;当24h降雨量>22 mm时,冲刷作用影响更加明显.随着降雨等级的增大,降雨后河水的氨氮浓度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后氨氮浓度的上升幅度分别为<0.2、0.3 ~0.5、0.4 ~0.7、0.7 ~1.0mg/L;COD浓度一般先下降随后逐渐上升,且中雨和大雨时降雨径流稀释和管道沉积物冲刷的共同作用效应最为明显,一般在降雨后4d左右COD浓度就缓慢上升,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后COD浓度的下降幅度分别为2~4、5~9、7~ 10、>10 mg,/L.另外,连续性降雨天气以及降雨间歇期过长都会导致降雨事件后河水中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当降雨间歇期为1d时河水的COD和氨氮浓度变化幅度最大;当降雨间歇期为5d时,河水的COD和氨氮浓度变化最不明显.
降雨、河道水质、雨污混接、面源污染
37
TU992(地下建筑)
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材料与绩效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BM2017402
2021-05-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