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在SBR中的迁移行为及与活性污泥的相互作用
以SBR中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好氧/缺氧运行模式,考察了重金属Pb(Ⅱ)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的迁移规律,并结合扫描电镜(SEM)、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活性污泥的微观结构及生物相进行表征,解析Pb(Ⅱ)对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及活性污泥对Pb(Ⅱ)的去除机理.结果 表明,活性污泥对Pb(Ⅱ)的去除途径主要为生物吸附,且对低浓度(1、5mg/L) Pb(Ⅱ)的吸附效果较好.随着Pb(Ⅱ)暴露浓度的升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逐渐恶化,MLSS逐渐下降,SVI急剧上升,同时系统的脱氮及有机物降解过程受到抑制,NH4+-N、TN及COD去除率显著下降,功能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降低,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丰度分别由对照组的13.72%和17.61%降至Pb(Ⅱ)浓度为20 mg/L时的2.41%和7.11%.此外,活性污泥EPS中的羧基、羟基等负电官能团因其能与Pb(Ⅱ)结合,在Pb(Ⅱ)的吸附去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Pb(Ⅱ)、活性污泥、吸附、迁移行为、相互作用
35
TU992(地下建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宁波市科技计划;浙江省一流学科课题;宁波市环境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课题
2020-0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