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P与EPS分子质量分布对污泥可滤性的影响
采用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UCT-MBR)工艺处理冀南地区市政污水,考察了不同污泥龄(SRT)条件下(SRT由10 d增加至45 d)膜池污泥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与胞外聚合物(EPS)的分子质量(MW)分布特性对污泥可滤性的影响,并采用SPSS软件对SMP、EPS的不同分子质量组分与污泥可滤性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SMP、EPS的糖类与蛋白类组分呈双峰式分布,以MW〈1 ku与>100 ku的为主,并且随着SRT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SPSS相关性及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MP中MW>100 ku的糖类组分(SMPc>100ku)浓度对总修正污染指数(TMFI)的影响最大,且呈现良好的线性正相关性,可将其作为污泥可滤性的指示因子;同时SMP中MW<1 ku的糖类组分(SMPc<1 ku)浓度、EPS中MW> 100 ku的糖类组分(EPSc>100ku)浓度分别对MFIsol、MFIss的影响最大,可以分别作为两者的指示因子.
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修正污染指数、溶解性微生物产物、胞外聚合物
32
X703(一般性问题)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2016-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