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140/j.issn.1000-7423.2022.06.019
河北省疟疾消除及消除后媒介种群和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河北省疟疾消除阶段(2011-2019年)初期和消除后阶段(2019后)初期传疟媒介按蚊种群、分布及密度变化,在2012年(第一次调查)和2020年(第二次调查)7-9月,分别选择18和25个调查县的监测点开展通宵诱蚊调查,监测点生境按有无牲畜和水源情况分为4类.结果显示,第一调查捕获蚊虫30759只,总平均密度为28.48只/(灯·夜),其中中华按蚊占比3.48%(1 070/30 759).每类生境捕获的中华按蚊平均数分别为60.43、10.92、0.97和0.62只(F=6.38,P<0.05).在秦皇岛市抚宁县、唐山市遵化市、沧州市黄骅市、唐山市乐亭县、衡水市冀州市、石家庄市平山县、保定市涞源县捕获到中华按蚊,分别为870、85、47、27、19、18、4只.8月下旬捕获到的按蚊数量最多,为259只;9月下旬最少,为97只.第二次调查捕获蚊虫14 958只,总平均密度为13.91只/(灯·夜),其中中华按蚊占比2.12%(317/14 958).仅在Ⅱ、Ⅲ类生境捕捉到中华按蚊,平均数量分别为8.49、1.85只(F=1.68,P>0.05),均分布在雄县,9月份最多(60.88%,193/317).河北省传疟媒介仅有中华按蚊分布,虽数量较少,但持续存在,仍有潜在的疟疾再传播风险.
疟疾、按蚊、消除、消除后、监测、河北省
40
R531.3(寄生虫病)
河北省科技厅民生科技专项:河北省卫生健康委科研基金项目19277750D;20210355
2023-03-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806-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