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3929/j.1672-8475.2016.10.013

两种相变型多功能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特性比较

引用
目的 制备包裹吲哚菁绿(ICG)及不同相变材料[全氟正戊烷(PFP)或全氟己烷(PFH)]的两种相变型多功能纳米粒,比较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及体外相变特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双乳化法制备包裹ICG及液态PFP或PFH的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粒(分别称为IPNPs、IHNPs),比较两者的一般特性、稳定性及热致相变、光致相变、声致相变和光声成像能力,采用MTT法检测光致相变所需能量的细胞毒性.结果 IPNPs及IHNPs粒径分别为(490.53±36.96)nm及(512.23±38.52)nm,电位分别为(-14.40±1.40)mV及(-13.97±1.61)mV,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者形态、吸收光谱也均无明显差异,于37℃储存24 h均较稳定;IPNPs热致相变、光致相变及声致相变所需能量均低于IHNPs,且IPNPs光声及超声成像增强能力高于IHNPs.经能使IPNPs及IHNPs发生相变的激光能量辐照后,MH7A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5.34±7.96)%,(54.92士6.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NPs是更适于诊疗一体化应用的多功能纳米粒.

多功能纳米粒、氟碳化合物、相变、成像

13

R445.2(诊断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2558、81372799、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15-139.

2016-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636-641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0578-1485

11-1267/F

13

2016,13(10)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