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常用介入治疗方法疗效比较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四种常用介入方法治疗兔VX-2肝癌的效果及不良作用.方法 50只荷瘤兔随机分5组,表柔比星+超液化碘油乳化剂注入组(EPI+LP);无水酒精组(PEI);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射频消融组(RFA);生理盐水治疗组(NS).术前、术后2周行MRI扫描,比较肿瘤平均增长率;检测术前、术后肝肾功能指标;2周后取出肿瘤,比较坏死率,并行病理检查.结果 除EPI+LP组与TACE组外,各组两两间肿瘤平均增长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FA组肿瘤平均增长率最小.5组实验兔肿瘤坏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FA组坏死率最大,达(98.43±2.76)%.除NS组外,各组肝肾功能指标术前、术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RFA组及TACE组变化最明显.病理上,RFA组肿瘤呈重度坏死,有多核巨细胞反应,肉芽肿形成;其他各组呈轻-中度坏死,PEI组出现空泡变性(脂肪变性),部分血管有癌栓;各组胆管未受破坏.结论 RFA的疗效最佳,PEI最差,EPI+LP及TACE居中.临床上,应在兼顾肝肾功能情况下,选择适当的介入治疗方法.
兔、VX2肿瘤、导管消融、栓塞、治疗性
5
R735.7;R815(肿瘤学)
2008-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