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8-6706.2019.10.019
小儿脊柱结核60例临床症状分析及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小儿脊柱结核临床症状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山西大医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脊柱结核儿童60例,其中男性患儿31例,女性患29例;所有患儿年龄(7.92±2.93)岁;颈椎病变患儿4例,颈胸交界区病变患儿3例,胸椎病变患儿23例,腰椎病变患儿28例,腰骶椎病变患儿2例.有27例患儿合并有神经损害,其中有2例患儿Frankel分级为A级,有4例患儿为B级,有7例患儿为C级,有14例患儿为D级.所有入选患儿均给予手术治疗,并且在术前和术后均进行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拍摄,测量患儿的躯干矢状偏移距离和矢状面Cobb角,记录所有患儿的脊柱融合情况和融合固定节段.结果 有52例(86.67%)患儿的临床症状以病变部位的疼痛或是放射痛为主要表现,有45例(75.00%)患儿表现为局部可触及包块,有7例(11.67%)患儿表现为可触及椎旁或腹部包块,有37例(61.67%)患儿合并有后凸畸形并且病变部位可见脊柱不同程度的隆起;有11例(18.33%)患儿表现为感觉异常、肢体麻木,有11例(18.33%)患儿存在行走困难.60例脊柱结核患儿均存在X线异常表现,其主要表现为患儿病变区的生理曲度异常或出现后凸畸形,患儿的椎间隙变窄,并且椎体边缘模糊不清,存在增宽、变扁或者是楔形样改变.所有患儿手术时间(184.29±23.28) rin;术中出血量(475.39±30.28) mL;融合固定节段为6~16节椎体;患儿术前的平均矢状面Cobb角为106.7°,术后矫正为31.3°,矫正率达到76.21%;患儿术前平均胸椎后凸为76.7°,术后矫正为15.7°,平均矫正了55.9°;患儿术前平均躯干矢状偏移距离为-15.42 mm,术后矫正为0.63 mm,平均矫正了20.68 mm.结论 疼痛是小儿脊柱结核的首发症状,大多数会合并有严重的后凸畸形;对脊柱结核患儿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其中对手术入路和融合范围的选择则是治疗过程的关键.
结核、脊柱、疼痛、疾病特征、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儿童
26
2019-06-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229-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