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8-6706.2015.06.044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 SW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29例,均接受磁共振常规扫描序列及SWI序列扫描,比较T2 WI与SWI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部位、数量、大小及径线的显示情况。并对T2 WI与SWI序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征象(铁环征、爆米花征、蝌蚪征)及对比信噪比进行比较。结果 SWI序列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比例显著高于T2 WI (100.00%比6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6,P<0.01)。其中,SWI序列共显示81处病灶,T2WI共显示56处病灶,病灶主要位于颞叶、额叶、顶叶及枕叶。 SWI显示病灶最小长径为0.4 cm,T2 WI显示病灶最小长径为1.0 cm。 SWI显示病灶平均面积为(3.21±0.98)cm2,显著高于T2WI的(2.43±0.56)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4,P<0.05)。 SWI序列显示铁环征及爆米花征的比例显著高于T2 WI。 T2 WI对比信噪比高于SWI序列[(6.78±0.89)比(2.8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P<0.05)。结论与常规磁共振序列比较,SWI序列能够显示更多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病变特征显示更加清晰,临床应用价值高。
磁共振成像、血管瘤、诊断
R4 ;TQ1
2015-04-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919-9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