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8-6706.2011.17.003
血清瘦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瘦素(LEP)水平及其在“二次打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单纯NAFLD患者43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41例以及健康对照组40例,测定并比较空腹LEP水平。采用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丙二醛(MDA)评价脂质过氧化程度,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作为肝纤维化指标。分析NAFLD患者中LEP与胰岛素抵抗及脂质过氧化程度、肝纤维化的关系。结果 单纯NAFL组HOMA、LEP值高于对照组,单纯NAFL患者MDA、PCⅢ、Ⅳ-C、LN、H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SH患者HOMA、LEP、MDA、PC Ⅲ、Ⅳ-C、LN、HA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单纯NAFL组,单纯NAFL及NASH患者LEP与HOMA值呈正相关,NASH患者LEP水平与MDA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PCⅢ、Ⅳ-C、LN、HA呈正相关。结论 LEP与NAFLD的发病机制有关,是“初次打击”胰岛素抵抗诱发脂肪肝的中介激素,LEP参与调节NAFLD的炎性反应,促使脂肪肝发展为脂肪性肝炎,LEP为NAFLD发病机制中“二次打击”(炎症-坏死循环)的致病因子之一;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并可能是导致肝纤维化的始动因子之一。
脂肪肝、非酒精性、瘦素
18
R575.5(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浙江省金华市科技计划项目2004-1-378
2011-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309-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