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8-6706.2003.07.086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问题刍议
@@ 自1941年青霉素G问世,至20世纪60年代初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发明并应用于临床,由于其抗菌作用强、临床疗效高、不良反应较少、经济实用等优点在治疗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因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分子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故统称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但该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也屡有报道,并有逐年增加趋势,严重影响病人用药的安全.据报道[1]该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率占各种药物首位,约占用药人数的0.7%~10%,尤以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反应率高,占用药人数的0.004%~0.015%.另据杨晓华等[2]报道2 663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死亡210例,占7.88%,其中过敏性休克致死药物青霉素占首位,头孢菌素类过敏性休克4例,占抗生素致死病例10.5%,列第2位.
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过敏性休克、青霉素、过敏反应、药物不良反应、霉素类、反应率、致死、内酰胺环、临床疗效、抗菌作用、经济实用、分子结构、治疗、应用、死亡、发明、地位
10
R9(药学)
2003-09-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693-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