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298/j.cnki.1004-3667.2018.12.05
中国大学生的课堂沉默及其演生机制——审思“犹豫说话者”的长成与适应
沉默是中国课堂中的一种独有“教育事实”.超越宽泛的文化解释路径,深入到大学生沉默行为背后的心理倾向,挖掘中国大学生沉默表象下独特而深刻的演生规律,是本土化研究的有益切入点.基于原创性的中国大学生保守学习倾向量表,可以得到中国大学生的三种保守学习倾向:利他倾向、习惯倾向、自我倾向,并可分析出不同倾向下的思维差异.基于思维和沉默的两维度框架,可以聚类出沉默的思维参与者、沉默的思维游离者、开朗的思维参与者、开朗的思维游离者等四类学生,其中,沉默的思维参与者表现尤佳.历时性的分析表明,中国大学生的沉默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且沉默的适应性日趋增强.由此,中国教师需要在沉默的伦理价值、沉默与思维的关联、中国参与式课堂建构等方面着力思考,找到有效的中国本土教育实践路径.
课堂沉默、中国大学生、文化、利他倾向、习惯倾向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重大委托项目“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的研究”2017ZD02;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2018年度一般项目“儒家文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生的深层学习及相关影响要素研究”18JYB007的研究成果
2019-06-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21-22,38,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