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7108.2017.11.023
社区骨质疏松症超声骨密度筛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掌握江苏省居民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现状,分析影响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高危人群的因素,为OP的社区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在江苏省6个城市分别随机选择6个城区,每城区内随机选择3个社区,在社区内随机选择40~69岁居民至少250名,开展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并描述和分析结果.结果 全部调查对象BMD(T值)平均水平为-0.93 ±1.01,女性(-0.89±1.04)高于男性(-1.03 ±0.94),40 ~ 44岁组和45 ~ 49岁组的T值均值较高,65 ~ 69岁组最低;共3346名(50.91%)调查对象被评为OP高危个体,其中3087名(46.97%)为骨量减少,259名(3.94%)为OP;高危人群比例男性(1208名,58.41%)高于女性(2138名,47.47%),60 ~ 69岁人群最高(67.07%),40 ~ 49岁组最低(34.50%);无论男女,高中中专、大专以上人群的相对高危风险均小于小学初中人群,女性中商业/服务业和农林牧渔从业者分别是机关公务员的0.588倍和1.435倍.食用奶类及制品(OR=0.832)和每天步数5000步以上的人群(OR=0.846)被列为高危人群的比例都相对低.结论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均可影响BMD的分布和OP高危风险,日常食用奶类及制品和每天步数5000步以上是OP高危的保护因素,在开展社区居民OP筛查和诊断时应针对以上因素相关的目标人群.
骨质疏松、高危人群、骨密度、超声骨密度检测法
23
R589.5(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
2018-03-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51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