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252X.2022.12.009
先天性脊柱侧凸双节段平衡型半椎体畸形的影像学分析
目的 分析双节段平衡型半椎体患者脊柱畸形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28例双节段平衡型半椎体所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3.4岁,男16例,女12例.通过全脊柱X线测量患者节段性侧凸角、胸椎(T5~12)后凸角、胸腰段(T10~L2)后凸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腰椎前凸、头端及尾端代偿弯、冠/矢状面平衡等参数.通过CT及MRI判断前方半椎体和后方附件的畸形情况、患者是否合并肋骨畸形及椎管内异常.按半椎体分布位置将畸形分为4型:1型:胸椎+胸椎;2型:腰骶椎+腰椎;3型:胸椎+腰骶椎;4型:胸椎+颈椎,对比分析不同畸形患者的各项影像学指标.结果 患者各节段半椎体数量:C1~7:2,T1~5:8,T6~12:18,L1~S1:28,半椎体主要分布于腰骶段(50.0%)和下胸椎(32.1%),以半分节型(51.8%)为主,胸腰段半椎体多达24个(42.9%).两半椎体平均间隔3.5个正常椎体,前方椎体和后方附件以协调型最为常见(82.1%).畸形分型:1型患者7例,2型9例,3型10例,4型2例.患者头端和尾端节段性侧凸角分别为(34.7±7.5)°和(34.7±9.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5,P=0.996).不同畸形类型患者的节段性侧凸角、头端代偿弯、冠/矢状面平衡、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胸椎后凸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患者尾端代偿弯、腰椎前凸及胸腰段后凸角明显偏小.5例合并邻近椎体畸形、肋骨畸形、中央管扩张或椎板裂.结论 双节段平衡型半椎体畸形较为复杂,半椎体主要分布于腰骶段和下胸椎,与冠状面相比畸形对患者矢状面的影响更为明显.
儿童、脊柱弯曲、诊断显像
11
R682.3(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000806
2022-12-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929-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