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252X.2014.11.14
关节软骨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
关节软骨损伤是临床常见病,可以导致关节疼痛、积液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残。外伤、骨性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 )、剥脱性骨软骨炎等原因均可造成关节软骨的损伤,并且一旦损伤极难修复。在长期大量运动的人群和老年人中,关节软骨的退变、损伤几乎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早期的软骨损伤易被忽视,临床诊断也缺乏特异性。关节镜虽是关节软骨损伤诊断的“金标准”,但有创伤、视野小、有盲区、无法显示软骨下骨损伤程度等局限;常规X线、CT检查无法直观显示关节软骨。MRI凭借其多方位、多序列、多参数成像及组织分辨率高、对比度好等诸多优势,不仅能无创性地观察软骨损伤的部位、范围、程度、软骨表面的病理变化,而且能准确观察软骨内部、软骨下骨及骨髓的病变情况,被公认为目前评价软骨损伤的最佳无创检查方法[1]。尤其是近年来定量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关节软骨无创性检查从形态学发展到了分子生化水平,为早期关节软骨损伤的检测以及修复效果的评估提供了更多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2]。但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关节软骨的 MRI 序列选择及优化组合、软骨损伤在不同 MRI 序列中的表现和诊断等方面尚无统一标准[3]。
关节软骨损伤、磁共振成像、articular cartilage、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noninvasive imaging、rapid development、软骨下骨、extent of damage、early detection、损伤诊断、无创性检查、临床诊断、损伤程度、骨性关节炎、method of、直观显示、优化组合、序列选择、修复效果、临床工作
R445.2;R684(诊断学)
2014-12-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84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