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252X.2013.10.006
腰椎解剖学参数对腰椎峡部裂伴滑脱发生与发展及术后复位的影响
目的探讨腰解剖学参数对腰椎峡部裂伴滑脱的发生、发展及术后复位的影响。方法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经治的129例L5峡部裂滑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69例,女60例,年龄27~73岁,平均48.9岁。测量L5椎体相对倾斜角、腰骶角、腰椎前凸角、关节突关节角、椎间隙相对高度、术前 L5椎体滑移率及手术复位率等参数。同时选取与峡部裂滑脱组性别、体重、年龄条件相近的同期129例非腰椎峡部裂滑脱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滑脱组L5椎体相对倾斜角(22.96±6.83)°,腰骶角(9.17±5.72)°,腰椎前凸角(22.77±9.89)°,左侧小关节突冠状面角度(50.19±5.03)°,右侧小关节突冠状面角度(51.91±6.34)°,两侧平均关节突关节冠状面角度(51.03±5.50)°,椎间隙相对高度(22.81±7.27)%。L5峡部裂滑脱组各参数与非峡部裂滑脱组比较,L5峡部裂滑脱组的腰骶角度较小( P<0.01),关节突关节面更偏向于冠状面( P<0.01),椎间隙相对高度明显较低( P<0.01);L5相对倾斜角与术前L5椎体滑脱率呈正相关( r=0.538,P<0.01),L5~S1椎间隙相对高度与术前L5椎体滑脱率呈负相关( r=-0.705,P<0.01);L5~S1椎间隙相对高度与手术复位率呈正相关( r=0.682,P<0.01),L5术前滑脱率与手术复位率呈负相关( r=-0.359, P<0.01),左、右及平均关节突关节角与手术复位率呈负相关( r=-0.258,P<0.01;r=-0.24,P<0.01;r=-0.231,P<0.01)。结论腰椎峡部裂伴滑脱的风险因素可能与腰骶角、关节突关节角、椎间隙相对高度有关;术前的滑脱程度(疾病进展)与L5相对倾斜角、椎间隙相对高度有关;术后复位率与椎间隙相对高度、术前滑脱率和左、右、平均关节突关节角有关。因此,不同的解剖学参数对峡部裂滑脱的发生、发展及术后复位率有不同的影响。
脊椎滑脱、解剖标志、影响因素分析、腰椎
R323.4;R681.5(人体形态学)
2013-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568-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