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252X.2013.08.011
初次关节置换中抗生素骨水泥的应用现状
人工关节置换术发展至今,人们对于人工关节固定机制,已有较为系统的了解。非骨水泥固定常用于65岁以下年轻活动量较大的个体,而骨水泥固定用于年龄较大或者虽年轻但是本身患有骨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及生存期较短的患者。1970年,Buchholz 等[1]发现将抗生素掺入骨水泥中可形成抗生素缓释系统,并通过浓度梯度向周围长时间持续释放,可以达到预防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的目的。自此,载有抗生素的骨水泥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曾经有学者对1015位美国骨科医师进行调查发现,56%的被调查者至少在某些病例会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关节外科专科医师使用抗生素骨水泥者高达88%[2]。在初次关节置换中,12%的医师毫无例外地使用抗生素骨水泥,69%的医师从不使用。而19%的医师视具体情况而定。当然,这只是10年前的情况。随着对抗生素骨水泥研究的深入,这一状况正在改变。
人工关节置换术、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应用现状、bone cements、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ntibacterial spectrum、专科医师、rheumatoid diseases、release time、long period、代谢性疾病、human body、缓释系统、手术感染、浓度梯度、关节外科、关节固定、骨质疏松、骨科医师
R687.4(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13-08-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6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