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0034.2017.03.011
颈椎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评价颈椎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方法:应用颈椎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对10位临床应用旋提手法至少5年且熟练掌握手法操作要领的医师进行操作考核,对考核过程中的6项核心指标(预牵引力、提扳力、最大作用力、提扳时间、旋转幅度和俯仰幅度)进行数据采集,比较10位医师5次操作(G1、G2、G3、G4、G5)中各项指标的合格率差异,并对每位医师5次操作各项指标的合格情况进行分析,以评价该机器人的稳定性.结果:10位医师在G1、G2操作中存在不合格指标,以提扳力、最大作用力、旋转幅度为著,经x2检验,P值分别为0.074、0.264、0.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3次操作开始未再出现不合格指标.对10位操作者的5次操作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提扳力方面,G4、G5与G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6);最大作用力方面,G4、G5与G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12);其余各项指标两两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作为考核工具能稳定有效地评价术者施行旋提手法操作的优劣,可以将旋提手法的核心指标进行客观量化,有望建立新的手法教学和考核模式.
颈椎病、手法、骨科、机器人、计算机辅助教学
30
G43;TU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02992,81072825;“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骨伤的规范手法传承模式及推广应用研究2014BAI08B06;中国中医科学院流派传承专项编号:ZZ0808018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072825
2017-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4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