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0.1607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就业变动及驱动因素研究
本文在Reijnders和de Vries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基本框架下同时考虑行业和技能异质性,并利用WIOD数据库以及相配套的劳动力就业数据库,多维度考察中国就业变动的整体、行业和技能特点.按照各因素的相对贡献,本文利用链式结构分解方法,深入探究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劳动投入系数效应、中间投入外包效应、最终需求外包效应、最终需求规模效应和最终需求的产品结构效应对中国就业变动的影响,得到的基本结论如下:中国整体及细分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新增就业规模庞大,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业相较于制造业实现了更快增长.此外,各类技能劳动者的工作时长明显增加,并以低技能劳动者的工时延长最大.结构分解结果表明,最终需求规模增加对中国就业增长的贡献相对最大,技术进步显著抑制就业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效应相比,劳动投入系数下降是抑制中国就业增长的关键因素.外包对就业的影响因生产工序不同存在显著差异,但最终需求外包增加对中国就业的促进作用明显更大.当纳入细分行业和技能就业的考虑,这些驱动因素的影响同样具备差异性.本文研究结论对我国如何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全球价值链、就业变动、结构分解分析、技术效应、外包效应
31
F740(国际贸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1FJLB009
2023-07-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4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