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829/j.zgfybj.issn.1001-4411.2021.12.019
乳腺癌术后患者腋下引流管感染的革兰阳性菌特征和危险因素
目的 分析乳腺癌术后患者腋下引流管感染的革兰阳性菌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19年6月该院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感染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选择同一时期在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未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观察组手术切口及引流管发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药敏情况,分析乳腺癌术后引流管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共计分离出病原菌93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67株,革兰氏阴性菌26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对于主要革兰氏阳性菌,青霉素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100.00%,环丙沙星也有较高的耐药性,而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00%.从两组患者相关因素的对比上看,合并糖尿病、普通负压引流、年龄超过45岁、BMI超过25 kg/m2以及引流时间超过10d是导致乳腺癌术后腋下引流管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患者是否发生感染为因变量对患者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合并糖尿病、引流方式、BMI以及引流时间是导致乳腺癌术后腋下引流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乳腺癌术后患者腋下引流管感染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合并糖尿病、普通负压引流、BMI超过25 kg/m2以及引流时间超过10 d是导致乳腺癌术后腋下引流管感染的独立因素.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引流管、感染、革兰氏阳性菌、危险因素
36
R737.9(肿瘤学)
2021-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741-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