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20/zgfybj.j.issn.1001-4411.2019.19.61
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孕产期保健、预防产后POP提供监测指标.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7月产后42 ~60 d到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做产后检查的产妇2 386例,采集其基本信息和孕产信息,分析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情况,并运用x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生阴道前壁脱垂1 728例(72.4%),阴道后壁脱垂938例(39.3%),子宫脱垂480例(20.1%),3种中存在任何一种即视为盆腔脏器脱垂,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75.2%.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单因素分析:年龄≥35岁、孕次、产次、阴道分娩、初产妇第二产程、产后BMI≥24、新生儿体质量≥4.0 kg、盆底肌力<3级、合并尿失禁是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经产妇、阴道分娩、初产妇第二产程、产后BMI≥24、新生儿体质量≥4kg、盆底肌力<3级、合并尿失禁是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阴道分娩、初产妇第二产程延长、分娩巨大儿、产后超重或肥胖等因素是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孕产期保健、预防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重点监测指标.孕期应重视体质量管理,监测胎儿体质量情况,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阴道分娩时应监测产程进展,尽量缩短第二产程,避免产钳、胎吸等阴道助产方式;加强相关知识教育,普及妇女对盆底功能障碍知识健康教育,从而从源头预防并减少POP的发生.
盆腔器官脱垂、产科影响因素、第二产程
34
R714.46(妇产科学)
2019-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540-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