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20/zgfybj.j.issn.1001-4411.2016.09.20
绝经后骨质疏松补肾健脾化瘀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化瘀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骨量、骨代谢标志物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一汽总医院骨质疏松诊疗中心就诊的绝经10年内骨质疏松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补肾健脾化瘀组88例和对照组70例.于实验开始及6个月后检测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检测尿钙/肌酐(Ca/Cr)、尿羟脯氨酸/肌酐(HYP/Cr)、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并分别于实验开始前、1个月、2个月、4个月、6个月及结束后2周时测定疼痛强度.结果 ①补肾健脾化瘀组实验结束时,腰椎L1-4 BMD、股骨颈BMD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两部位的BM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补肾健脾化瘀组尿Ca/Cr、尿HYP/Cr、BALP、TRAC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③1个月后,补肾健脾化瘀组疼痛评分已明显下降(P<0.05),在2个月、4个月及结束时疼痛评分持续下降,且停药2周后疼痛强度无明显加重.对照组疼痛程度与实验开始时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补肾健脾活血化瘀治疗可通过调节骨转换水平提高BMD,改善骨质疏松疼痛,延缓或阻断绝经后骨的流失.
骨质疏松、补肾健脾化瘀、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疼痛强度
31
R711.51(妇产科学)
2016-06-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844-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