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等时替代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24小时活动行为与心肺耐力的关联
目的 运用成分分析方法探讨24h活动行为对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CRF)的综合影响及成分等时替代的实际效应,为改善儿童青少年的心肺耐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3年5-6月招募天津市一所初中14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测试受试者24h活动行为,采用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功率车二级负荷实验测试心肺耐力.使用成分分析方法分析探讨各成分与心肺耐力的关系,并以15min建立等时替代模型预测各活动行为替代后对结局变量产生的影响.结果 12~15岁儿童平均每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低强度身体活动(LPA)、久坐行为(SB)和睡眠(SLP)时间分别为49.91、146.31、643.19和600.59min.儿童青少年24h活动行为时间相对分布与心肺耐力关联紧密,MVPA的时间相对比较稳定,与其他活动行为发生转换的概率最低.成分结果显示,控制年龄性别后,MVPA的时间占比与CRF呈显著正相关(β=5.28,P<0.01),SB的时间占比与CRF呈显著负相关(β=-4.02,P<0.01).在15min等时替代模型中,用MVPA替代LPA、SB和SLP,以及用SLP替代SB,CRF均显著增加;用LPA、SB和SLP替代MVPA会使CRF显著减少.剂量-效应关系发现,等时替代效应具有不对称性,伴随MVPA等时替代其他行为时间的增加,儿童青少年CRF水平会缓慢提升,反之则会迅速下降;MVPA替代其他行为,平均每天替代10min效果最为突出.结论 减少SB的同时增加MVPA是改善儿童青少年心肺健康的最佳途径,建议学生在10min的课间活动内,尽量将原本的SB转化为MVPA,以更好地促进儿童青少年心肺健康发展.
24h活动行为、成分分析、等时替代、心肺耐力
32
C913.6(社会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社科规划青年项目;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
2024-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826-83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