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0450.2006.06.018
关于大学文学教育的目的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
@@ 一、当前大学非文学专业文学教育中出现的偏颇及其根源一定时代的教育莫不打上一定时代的烙印.1978年,在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的倡导下,全国各高校开始设立大学语文课程,目的有四点:一是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二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三是提升精神文明;四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90年代左右,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大陆的实施,人们需要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协作等新型道德.而实际情况则是很多人私欲膨胀,不管社会公德,制假、造假、贪污受贿等各种腐败现象频繁出现,于是有人大呼人文精神丧失了.在国际范围内,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技虽然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利益和较高的生活水平,同时也造成水污染、土质下降、森林遭受破坏、动植物种类急剧灭绝、资源枯竭和环境公害等问题,国际上也在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这些公共关系.面对种种道德沦丧的现象,中华民族忧国忧民的传统使有识之士倡导文学教育,特别是要在文学教育中体现人文精神.
文学教育、大学校长、人文精神、时代的烙印、工业化程度、非文学专业、资源枯竭、中华民族、中国大陆、植物种类、运用能力、语文课程、物质利益、文化影响、文化精髓、贪污受贿、市场经济、生活水平、社会公德、人与自然
G64(高等教育)
2006-06-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