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与职业:城乡关系视域中的“亦工亦农”(1958-1977)
内生于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的需要,人民公社时期的中国社会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这一结构存在许多内在张力:企业因生产任务增长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农民因城乡差距对“进城”的渴望、农业因人地矛盾和工业提取而滋长的“内卷化”问题等.对此,国家提出了“亦工亦农”的设想,为彼时的农业剩余人口提供向工业转移的制度化渠道,虽有其限度,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主义国家消除城乡、工农差别的承诺与有限国家能力之间的矛盾,也为改革开放初期的“边缘革命”准备了条件.
城乡关系、亦工亦农、合同工、社队企业、制度变迁
F241.32;D232(劳动经济)
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阶段性成果
2020-06-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