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辩:一九四三年共产国际解散后国、伪、共的三方叙事
1943年5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提议解散共产国际.围绕这一事件,国民党、汪伪政权以及中共分别以“民族”“亚洲”“国际”为核心展开话语争夺.国民党以“民族至上”为核心立论,要求中共随之解散,以此达成其“国家统一”的目的.以“反共”口号立国的汪伪政权,则力图通过重新解释、编排将此事纳入“大亚洲主义”的意识形态框架中,以减少共产国际解散对其政权合法性的冲击.针对以上两种言论,中共从“国际”这一高度立意正面回应此事,反驳了前两者的民族观,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三种叙事都在讨论和使用“民族”一词,但每一种“民族”又意涵不同;其实质是三方根据各自的政治诉求,通过阐释过去、解释现在,以期争夺合法性,主导中国政治的未来.
共产国际、意识形态、合法性
D231;K26(党史)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渊源研究”15KDA009
2017-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