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互助:沂蒙抗日根据地的生产动员与劳动互助
抗日战争之前,沂蒙地区基于乡邻、宗族、租佃、雇佣关系形成的劳动互助习惯体现为互惠性与不公平性、互助与剥削并存.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新的劳动互助模式以“变工为主,互助为次”,着力于消除劳动互助中的不公平性和剥削性,通过换工、还工、添工、补工、拔工的形式实现公平变工,均平性和对等性是新的劳动互助模式的基本取向.从互助到变工的演变,是通过党的生产动员实现的,并形成了通过群众运动来推进生产运动的动员模式.劳动互助运动的有效动员与运行,不仅有赖于“生产必须领导”、新的党群关系的建构与劳动观念的转变,而且需要面对乡村民众因循已久的心理习惯,协调不同阶层民众的利益诉求.
劳动互助、生产动员、劳动方式、动员模式、沂蒙抗日根据地
D231;D615(党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革命策略与合作运动:革命动员视角下中共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研究1927-1949"10YJC770094的阶段性成果.本文还得到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经费资助
201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