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选择包产到户的社会心理分析

引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普遍倾心于土地包产到户.究其原因,除了良好的经济绩效外,这一制度还具备潜在的心理调节功能.具体地讲,在高度集中化的经营管理体制下,包产到户一方面矫正了合作化后特别是人民公社时期农民较为扭曲的社会心理;另一方面赋予了农民某种程度的”身心自由”,起到了类似社会”减压器”的作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包产到户、社会心理分析

D632;D668(国家行政管理)

2008-05-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77-8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共党史研究

1003-3815

11-1675/D

2007,(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