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4751.2013.03.018
电视公共频道的身份危机与重塑
从表面上看,"公共频道"似乎是专职于公共服务的,但事实远为复杂,公共频道"出身"很特别,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电视频道,而是我国广电体制改革的产物,在实际运营中长期陷于"身份危机"中.当下,广电公共性再度成为焦点,"公共频道"理所当然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它的现状和发展路径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徐帆从身份和路径的角度重点剖析公共频道的发展现状;①陈林康通过对江苏公共频道的转型分析,提出一种先"频道"后"公共"的发展模式.②更多研究者围绕公共频道的公共性缺失展开讨论,如陈信凌针对公共频道的定位模糊做了分析;③张建红、张青青呼吁加强公共频道"公共利益"的表达.④业界最近也有新的动向,江苏和安徽等地的公共频道正在进行改版,试图通过彰显公共性以重塑身份,成效如何,尚待观察.
电视公共频道、身份危机
I712.074;I561.074;I106.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YJC860056
2013-07-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