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8082.2012.05.002
中国常规籼稻品种的米质及其优质达标率的研究
为了解我国近30年来育成的常规籼稻品种的米质状况和未来品质改良重点,笔者分析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育成的1994份常规籼稻品种(品系)的10项米质指标、质量指数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表明,被检测的籼稻品种其10项米质指标的优质达标率幅度为40.1%~95.5%,质量指数达标率为69.7%;其中,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糊化温度、胶稠度和糙米蛋白质含量等6项指标的优质达标率超过70.0%;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2001-2010年)3个不同时期育成的籼稻品种其10项米质指标的平均优质达标率分别为61.2%、70.1%和78.9%,质量指数优质达标率分别为45.1%、66.1%和82.6%,表明近10年育成的籼稻品种米质总体优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育成的品种;总体而言,中晚籼稻优质达标率要高于早籼稻,长粒型和中粒型品种要高于短粒型品种;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达标率仍然较低,仅为46.2%、57.0%和40.1%.因此,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育成粒型理想和直链淀粉含量适中( 18.0%~22.0%)的品种是我国未来常规籼稻米质改良的重点.
水稻、常规籼稻、米质、优质达标率、遗传改良
18
S511.2+1(禾谷类作物)
2012-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