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499/j.issn.1008-8830.2202090
"幼儿园效应"在3~5岁儿童肿瘤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根据3~5岁学龄前儿童心理,将"幼儿园效应"引入到儿童肿瘤放射治疗(简称放疗)中,并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将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3~5岁患儿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例.试验组患儿在治疗时采用"幼儿园模式",即患儿们按规定时间一起来治疗,并待所有患儿治疗结束后一起离开.对照组患儿按放疗固定装置类型预约治疗时间,与成年患者穿插治疗.评估两组患儿的配合度,并比较两组患儿在头脚方向(superior-inferior,SI)、左右方向(left-right,LR)和前后方向(anterior-posterior,AP)上的摆位误差.结果 试验组患儿平均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发生中断情况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行图像引导放疗后在SI、LR、AP 3个方向上的平均误差均小于对照组,其中在SI、LR 2个方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这种"幼儿园效应",放疗中大部分儿童可以积极配合,同时可以提高摆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达到预期疗效.
肿瘤、幼儿园效应、放射治疗、儿童
24
R730.55;B844.1;R81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药检放专项基金
2022-06-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63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