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5944.2021.17.004
我国蓝碳标准体系的需求和设计
建立我国蓝碳标准体系并制定相应标准既是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义务,获得可比蓝碳数据和深化科学认知的需要,也是采取有效措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探索开展蓝碳交易的需要.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被列为6大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海洋应对气候变化受到前所未有重视之际,这一工作尤为紧迫.我国蓝碳标准体系在内容上应包括红树林、海草床、滨海沼泽和海藻场等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养殖贝类、藻类等"渔业碳汇"在内的海洋资源生物以及"微型生物碳汇"三部分,在结构上可划分为基础通用、碳储量调查、碳通量监测、碳储量和碳通量评估与报告以及减缓措施和适应措施6个子体系.近期应着手修订蓝碳标准体系,明确标准体例和重要术语,以调查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推动标准制定.
蓝碳;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国家自主贡献;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2021-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8-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