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本义浅探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它已经成为指导四时养生的重要准则。然而,由于各家传承以及立论角度的不同,对此经文的理解也各有侧重。笔者学习古义,抒己之临床浅见。<br> 1各家见解<br> 1.1“顺气而养”<br> 清·高士宗和明·马莳认为“顺气而养”是核心。马莳书中云:“圣人于春夏而有养生长之道者,养阳气也;于秋冬而有养收藏之道者,养阴气也[1]。”高士宗亦论:“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2]。”他们都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强调人应顺应季节的规律养生,即春夏应顺生长之气而养阳,秋冬应顺收藏之气而养阴。
春夏养阳
R212(中医预防、卫生学)
2014-06-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08-109